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

经方菁英评选大赛医案(三)

发布时间:2023-08-07 浏览:539次 返回列表

经方菁英评选41号

患儿,女,6岁,发热、鼻塞、流涕伴咳嗽1天。

首诊辨证:太阳病。

选方:桂枝汤。

备注:这位患儿是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她女儿一直来反复生病,每次生病都必须输液治疗,而且用的都是进口的抗生素。

上一次患儿因为咳嗽,治疗了几个月,一直使用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我帮她开了一付中药,吃了2天就好了,所以这次又联系到我。

看完患儿后,经了解,患儿已经做过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近期来一直在家,没有去过疫区,就叫她回去自己煮桂枝汤

当天晚上喝完桂枝汤,第二天体温有所下降,继续叮嘱服用直至体温正常,但第三天患儿体温高达40℃,我建议立即到医院诊治,当天就在妇幼保健院办理了住院。

入院已经3天了,患儿还是反复发烧,血象检查正常,核酸检测阴性。

我给的建议,让她给患儿煮葱白豆豉汤服用。

当时患儿家长又准备要使用进口的抗生素,我给了她建议,既然血象都提示正常,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指针,所以不主张使用抗生素。

zui后的反馈,经过服用葱白豆豉汤后患儿的体温已经正常,当时没有给患儿使用抗生素。

虽然患儿的体温已经恢复正常,但是胃口还没有恢复,说明病情还是没有完全好转。

所以在饮食上叫患儿家长煮些米粥让患儿服用,避免食面、食肉,经过服用葱白豆豉汤后患儿体温降至正常,加上饮食的调配,患儿病情得到恢复。

经方菁英评选42号

经方治疗带状疱疹

张某,女,85岁。

因前胸后背大量水疱及痛痛来我处就诊。

自诉心脏病,糖尿病,手抖。问诊,不恶寒,不怕风,不发热。囗不干,不囗渴,大便干。口不苦。

望舌,舌苔薄黄。

左手脉弦滑紧,右手脉弦滑。

拫据上述证状辨证为少阳+阳明+太阴。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祛湿活血止痛,化痰饮。

处方:柴胡12,黄芩10,半夏6,陈皮6,党参6,车前子15,瓜蒌10,栀子6,双花10,连翘15,薤白6,白术10,茯苓15,泽泻12,甘草6,元胡10,香附6,大青叶10,板兰根12,全虫3,水煎服七付。外用香油拌兰药粉外抹。

 

七天复诊,自诉症状基本无。

因年龄大,易留后遗症,劝再服一疗程。

处方:柴胡10,黄芩6,当归10,白芍12,白术10,茯苓12。泽泻6。车前子12。双花10,大青叶10,元胡6,香附6,赤芍10,川芎10,丹参12,桃仁10,红花6,全虫3,两周后无任何症状,痊愈。

二十天后亲自来谢,赵大夫我全好了,没有任何症状了,我来感谢您。

通过上述患者我看到对于老年性带状疱疹只有认真辨证,抓住主要问题,多经一起治疗才不会遗 留后遗症,才能快速治愈。

一诊重 点清热解毒祛湿,二诊重 点化於止痛防止后遗症。

经方菁英评选43号

剧烈荨麻疹案 

某男,28岁,四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巴起红疙瘩,搔抓后皮疹面积扩大,后渐扩散到全身。自服西替利嗪片无效后到一诊所输液治疗。

输液期间患者腹痛,肌注止痛针稍缓解。皮疹仍然弥漫全身。患者很着急,就打电话找到我家里来了。

刻下症:面、颈部大 片风团,风团呈鲜红色。双手肿,腹痛,发热,剧痒,口苦,口干渴多饮,舌红苔白,脉洪数。

 

我当时根据口干渴多饮,舌红脉洪数考虑为阳明病之白虎加人参汤证,口苦考虑为半表半里少阳病之小柴胡汤证,腹痛考虑为太阴阳明合病之芍药甘草汤证,综合考虑为少阳阳明太阴病之小柴胡汤合白虎人参汤合芍药甘草汤证。

具体用药:柴胡24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清半夏15克,石膏45克,知母12克,白芍30克,生姜3片,大枣4枚,一剂,水煎服。

二诊:一剂药后身痒减,口苦减,面颈部风团消失留有红色印痕,双手仍肿胀,这时患者感觉嗓子疼了。考虑有少阳之桔梗汤证,于上方加一味桔梗10克。

具体用药:柴胡12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清半夏15克,石膏45克,知母12克,白芍30克,桔梗10克,生姜3片,大枣4枚,一剂,水煎服。

三诊:基本上身不痒了,大部分皮疹消退,咽痛减,双手仍肿胀难忍,一直没有消退。

这时我考虑有太阳风水之越婢加术汤证,于是在前方加苍术15克,麻黄10克。

具体用药:柴胡12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清半夏15克,石膏45克,知母12克,白芍30克,桔梗10克,苍术15克,麻黄10克,生姜3片,枣4枚, 一剂,水煎服。 

第五天患者打电话来说双手肿没有了,问还用吃药不?我说停停再说吧。

按语:

患者口干渴多饮,舌红脉洪数,我根据《伤寒论》条文: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2、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给于白虎加人参汤。

口苦口干腹痛考虑为少阳阳明合病,根据《伤寒论》条文: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在《金匮要略》中:

21、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15、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根据这几条条文我考虑为小柴胡汤证。患者腹痛较剧担心小柴胡汤不能解决腹痛的问题,又根据《伤寒论》条文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

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

根据《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癥,止痛,利小便,益气。”加大芍药量以治疗腹痛。

二诊时,患者感觉嗓子疼了。根据《伤寒论》条文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加上桔梗,取桔梗甘草汤之意。

三诊时:双手仍肿胀难忍,一直没有消退,根据《金匮要略》中:

14 、水气病篇5,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25、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经方菁英评选44号

经方治疗高热医案

太阳少阳阳明合病:小柴胡汤+麻黄汤+石膏。

患者,吴某,男,24岁,职员。

2019年3月10日下午就诊。

初诊:患者因头天晚上淋雨,当夜出现恶风怕冷、咽痛、周身酸痛。

晨起自服生姜水未缓解,并见鼻塞少涕、咳嗽。

刻诊:发热(T39.4℃)、恶寒、无汗、周身酸痛;鼻塞少涕、咳嗽、咽痒,口干欲饮、口苦,舌苔黄腻,脉浮数有力。

六经辨证:太阳少阳阳明合病。

治法:发汗解表、和解少阳、佐以清热。

方药:麻黄汤合小柴胡汤加石膏。

处方:生麻黄9g,桂枝6g,柴胡30g,炒黄芩9g,炙甘草9g,党参9g,陈皮9g,姜半夏9g,苦杏仁6g,生石膏30g,大枣3枚,生姜3片,1剂。水煎,嘱趁热分2次服用,同时喝稀饭以助药力,并避风寒。

翌日微信得知:当天下午服药后约2小时,周身得汗,热减退,畏寒除,晚上8时许继服二煎。

翌晨体温正常,已无口干,诸证均瘥。稍遗咳嗽、咽痒,略口苦,考虑少阳病,续以小柴胡汤2剂善后。一周后随访,均正常。

按:本案患者因淋雨致病,发热、恶寒、无汗、周身酸痛、鼻塞属太阳病;咳嗽、咽痒,口苦属少阳病;口干欲饮,加之舌苔黄腻,此为阳明病之征,故六经辨为太阳少阳阳明合病。

方选麻黄汤以发汗解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生石膏以清阳明里热。方证合拍,效如桴鼓。

经方菁英评选45号

姓名:胡某。性别:女。年龄:47岁。

问诊:2020年11月医院诊断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症。

刻下症见:胃口差,胸闷,呼吸不顺畅,无法入睡,便秘,大便溏薄,心烦,晨起口苦口干,不喜饮,怕冷,腰痛,四肢冰凉、无力,舌尖麻,手指麻木,脖子无力,只能卧床休息,起则头晕目眩。

无法自主翻身、即使躺在床上休息,偶尔也会看见天花板不停旋转。无脉诊。舌诊:舌淡苔白厚,舌胖嫩。

辨病性:四肢冰凉、舌淡苔白厚、舌胖嫩、怕冷,属阴症。

辨病位:便秘、大便溏薄、舌胖嫩、起则头眩病位在里,四肢麻木、腰痛,病位在表

结论:太阴少阴合病夹痰湿。

处方: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五苓散。

炮附子15克、炙甘草10克、干姜8克、黄芪30克、桂枝12克、生姜10克、芍药12,大枣10克,泽泻15克、茯苓30克、猪苓10克,白术15克。

煮方法:七剂,煎服,每日一剂,日三服,炮附子先煎半小时。药材泡半小时后再煎。

用药后:病人服完一剂,便可以起床看2小时电视,之前一直躺在床上无法起床。7剂用完,可以出门去逛半小时超市。

二诊:

刻下症见:胃口有改善,胸闷,呼吸不顺畅减轻,睡眠有改善,一晚断断续续可以睡三四个小时,便秘减轻,腹凉,大便溏薄,心烦,晨起口苦口干,不喜饮,怕冷减轻,腰痛,四肢冰凉减轻、无力减轻,手指麻木,脖子软减轻,可以起床活动,但持续时间不久就要卧床休息,时有头晕目眩,无脉诊。

舌诊:舌淡苔薄白,舌胖嫩。

辨病性:四肢凉、舌淡苔薄白、舌胖嫩、怕冷,属阴症。

辨病位:便秘、大便溏薄、舌胖嫩、起则头眩病位在里,口苦口干、心烦,腹凉,半表半里上热下寒症,四肢麻木、腰痛,病位在表。

结论:半表半里的阴症夹痰湿。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外台茯苓饮+半夏。

柴胡12、桂枝12、干姜8、天花粉12、黄芩6、炙甘草6、生牡蛎20克,党参15、白术15、茯苓15、生姜10、陈皮30、枳实10、法半夏15克、当归10、芍药10、泽泻10、川芎10。

煎煮方法:七剂,煎服,每日一剂,日三服。药材泡半小时后再煎。

用药后:七剂服完,人不眩晕了,呼吸顺畅了,可以入睡,有时可以睡一整晚,之前一直是患者父母在煎药照顾她,现在可以自己起来煎自己的药了。

经方菁英评选46号

姓名:周某。性别:女。年龄:58岁。

问诊:口腔溃疡一周,眼泪汪汪,往来寒热,头晕,头顶痛,胃痛,舌尖痛,口干喜热饮,大便一天2到3次成型,小便黄,梦多,心慌胸闷,怕冷,脚底发烫,冬天冰,烦躁,易上火,很容易受惊。

舌诊:舌质淡苔白腻花苔

辨证思路:患者口干,口腔溃疡,眼泪汪汪,往来寒热,头晕,烦躁多梦属于上热,心慌胸闷属于痞满,大便一天2到3次,怕冷,属于下寒,根据舌诊和脉诊诊断病位在里,病性为阴症,所以为厥阴病。
处方:甘草泻心汤加菊花决明子茯苓炒白术。

半夏20g,黄芩20g,干姜 20g,炙甘草 40g,黄连 10g,大枣6枚,菊花20g,决明子20g,茯苓20g,炒白术20g。

用药后:吃三副所有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原方,九副药治愈。

经方菁英评选47号

姓名:王某。

性别:男。

年龄:44岁。

问诊:于21年3月23日就诊,血压185/120mmhg,空腹血糖11.2mol,口干渴,喜饮,无表证,大便正常,尿频,无其他不适。

舌诊:舌淡,苔黄腻。

脉诊:双脉弦滑,沉取有力。

辨证思路:口干渴,苔黄,脉滑,有阳明;脉弦,考虑少阳,苔厚腻,尿多,脉滑,考虑,湿热下注,结论是阳明少阳合病,有湿热下注。
处方:小柴胡汤去参姜草枣,合四妙散加石膏。

柴胡40g,姜半夏20g,黄芩20g,苍术20g,黄柏15g,薏仁45g,川牛膝30g,石膏90g,3付,两日一剂。

用药后:服药3付后,进行二诊,测血压140/105,空腹血糖6.6。

二诊:决定继续使用原方3付。

用药后:患者到现在血压血糖一直平稳。

经方菁英评选61号

贾某,男,49 岁,柳林县安沟村人,司机,2020.05.01首诊。

主诉:盗汗半年。

现病史:近半年来,入寐则汗出如雨,醒来全身如洗澡一般,浑身湿透被衫,身为之苦恼。余无不适。舌淡白,脉沉弱无力。

辨证论治:太阳病表虚证,温阳解表,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 10g,白芍 10g,炙甘草 6g,生姜 3 片,大枣 5 枚,制附子 6g,五付,水煎服。

临床疗效:服药后半年随访,盗汗止,未再发作。

经方菁英评选63号

女,38岁。

主诉:饭后胃胀,想打嗝,嗓子有被异物卡住,胸口被压住的感觉。

喉咙到胸膛这一段不舒服,偶尔头晕,偶尔心烦,睡眠质量欠佳,饮食可,大便一天一次,正常,月经提前,颜色暗红。

左脉滑,沉取有力,右脉弦滑有力。

舌淡,胖大,齿痕。

痰饮水湿阻滞气机,气机不畅导致胸口部不适。

选方:半夏厚朴汤,外台茯芩饮。

具体方药:

厚朴30g,清半夏20g,茯苓30g,党参12,陈皮30g,麸炒白术20g,枳实30g,七天,症状好转,但食道到胸口段仍闷疼不适。

二诊:胸口部闷疼不适,脉沉,有力,里面有痰饮水湿、郁久化热、郁热的症状,加上心烦,睡眠差,栀子豉汤方症。

改方:小柴胡加栀子豉汤。

具体方药:

北柴胡18g ,黄芩10g,清半夏12g,党参10g,生姜10g,大枣10g,栀子9g,淡豆豉6g,7剂痊愈。

经方菁英评选70号

郭某,女,2020年12月9日首诊。

主诉:头痛头昏多年。

间断治疗效果差,由熟人介绍来诊。

一般情况:平时怕风怕冷,遇风遇冷诱发头痛加重,伴恶心欲呕,无汗,气短乏力,睡眠易惊醒,月经量少,经期正常,无口干口苦,不渴,喜温水,脚凉,小便可,大便2-3天一次,不干,舌暗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患者体型偏瘦,肤白,工作地点在其单位地下一层,终年难见阳光,来诊时自述头痛,乏力,难以坚持工作,想辞职休息。

六经辨证分析:整体是机体功能沉衰不足的表现,属阴证。

平时怕风怕冷,无汗,脉沉,属少阴病。恶心欲呕,大便2-3天一行,舌暗淡苔薄白,边有齿痕属太阴病痰饮水湿。

水饮上冲,故呕;寒饮上冲,寒性凝滞,不通则头痛。

水饮阻遏,气机不通故气短;兼血虚宫寒故月经量少。

无口干口苦,不渴,无热象,排除少阳阳明表里合病,少阴太阴合病。

治疗原则:解表温里,降逆止呕,养血祛湿。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吴茱萸汤和当归芍药散 。

麻黄5g,附子6g,细辛3g,吴茱萸6g,红参5g,干姜6g,姜半夏,大枣10g当归20g,川芎18g,白芍10g,茯苓20g,泽泻10g,白术20g,7剂,免煎颗粒,每日一剂,平均分两次服。

二诊:2020年12月17日

诉头痛减轻,右关脉较前有力,大便2-3天一次,症状同前。

上方中附子12g,白术30g,加肉苁蓉15g。

三诊:2020年12月24日

头痛明显减轻,身体较前有力,怕风怕冷也明显减轻,此次月经较前增多。

在上方基础上加减治疗近2个月,患者完全胜任现在的工作,时至今日(4.16日),整理此病案前,打电话回访,病人症状未再反复。

经方菁英评选72号

李某,男 56岁,2020年8月11日初诊。

主诉:头疼两年余,加重3天。

现证:头痛,晕蒙如裹,巅顶为甚,上午轻下午重,头痛发作时心烦意乱,严重时干呕,无口苦,口不干,渴喜热饮,纳差、乏力,大便三日一行,不干结,小便可,时有咳嗽咳痰,质粘色白量不多,无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其他不适,舌质淡苔薄白腻。

依胡老六经辨证体系,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患者脉沉无力,纳差乏力,是正气不足,虚寒在里的阴证,无表证及半表半里证,排除法病位在里,口不渴喜热饮,病性为寒,因此诊断为里虚寒的太阴病,其脉弦,咳痰色白,头晕蒙如裹,考虑其有隐邪存在,眠差多梦,为血虚。

诊断:太阴病,浊饮上犯。

治法:温胃化饮降浊。

处方:吴茱萸汤加减。

吴茱萸10克,生姜10克,人参10克,大枣5克,当归10克,川芎15克,白芍10克,细辛5克,五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期间头痛发作一次,头晕、多梦均有减轻,效不更方。

三诊:服药后头疼再无发作,头晕乏力明显减轻,仍纳差、咳痰,方用异功散调理善后。

经方菁英评选74号

刘某某,女,52岁,2021.3.13就诊。

主诉:脖子肿疼,咽食物都有影响,医院通过做彩超,化验血,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

医院不开药叫回家休息,休养。

患者遂来我门诊治疗,现患者口苦,无口干,大便可,小便可,睡眠可,偶有潮热出汁,耳鸣好几年,舌质淡,脉弦,四诊合参诊断病机为少阳证,小柴胡汤加些软坚散结药七付。

2021.3.19复诊。

主诉:脖子疼肿减轻不明显,而且患者除了有上述症状外,下午5点身上发冷,到晚上12点以后低热,双足冷需套袜子睡觉,调整处方七付。

2021.3.26三诊

主诉:脖子不肿不疼,也不低热,又开7付巩固。

经方菁英评选75号

牛皮癣一例。

赵xx,女,10岁。

主诉:确诊牛皮癣2年。

现病史:2年前始发现头皮、前胸后背密集型皮疹,在某三甲医院诊为"点滴型银屑病",给以中药颗粒口服并外抹药物(具体不详),维持治疗至今,有时似乎有效,个别脱落后不久又有新出,家人十分着急。

2021年3月20日来诊。

查体:头皮,躯干部满布绿豆大小皮疹,淡红色,表皮白色皮屑,刮之易脱。脉弦浮,舌淡红,苔厚略腻,舌尖瘀点。饮食量少,眠可,大便易干,小便无异。平素易感冒,感冒时易高热。新近又鼻塞,头疼,汗出,咳嗽。口干口苦,口渴欲饮,偶腹痛。

六经辨证:据患儿皮肤病,平素多感冒,近来又鼻塞汗出咳嗽,脉弦浮诊为病位在表的阳证;又根据口苦,口干,口渴大便干诊为病位在里的阳证。

诊断:太阳阳明合病。

处方:桂枝厚朴杏仁汤加生石膏,蝉蜕,防风,7剂。

方义:桂枝厚朴杏仁汤,解表祛风,降气止咳定喘,肺与大肠相表里,全方可表里双解,杏仁宣肺止咳又润肠通便。蝉蜕,透疹止痒。防风,祛风解表胜湿。石膏即可辛凉解表,又可清阳明里热。

3月27日二诊述,头部皮疹基本退完,前胸后背部分脱落。依方巩固,因食欲不好加蔻仁,砂仁。7剂。

4月3日三诊,述头皮躯干皮疹基本退完,没有新出。家长特别高兴

感想:"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人人皆知,治癣的方法多如牛毛,效果好的少比牛角。

如今持空杯心态,避开了现代医学理念干扰,完全投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当中,应用六经辨证,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把疑难的问题看得清晰透彻,处理时如此简单,增强了对六经辨证学习与临床应用的信心。感谢马老师!

经方菁英评选77号

李x,女,37岁。

2020年3月感觉小腿肚疼,膝盖疼,核磁共振检测腰骶椎体结节,椎间盘突出,针灸推拿膏药治疗减轻,2021年3月疼痛加重,来本门诊治疗。

病人自诉腰疼腿疼5余年,间断性治疗,效不佳,现在想中药治疗。

四诊合参:脉关弦细,尺无力,舌淡苔白,边齿痕,舌尖红色郁点,多梦,乏力,腰部隐疼,小腿肚疼,感觉吃点上火的就口腔溃疡,吃点凉的就感觉胃难受拉肚子,下肢一直觉得暖不热。

结合以上症状诊断上热下寒厥阴证。

柴胡肉桂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5付。

二诊腰疼大减,小腿肚疼消失,患者要求继续喝中药调理,随续方7付,后患者来诉所有症状全部消失

经方菁英评选80号

刘某某,女,61岁,2021年3月6日就诊。

主诉:咳嗽咽痒20天。

现症:阵发性干咳,无痰,头晕沉,无恶寒无恶风,无身痛,无鼻塞流涕。

纳可,大小便正常。口干欲饮温水。

腹诊:两胁抵抗压痛明显。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辨病位:半表半里。

辨病性:阳。

辨六经:少阳。

辨三毒:无。

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甘草9克,党参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荆芥6克,防风6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僵蚕10克。

5剂药服完痊愈。我感觉六经辨证法简单易学,临床效果好,值的推广。

经方菁英评选86号

马某某,女,30岁。

2020年10月8日,其家属来门诊口述产妇产后六天低热,浑身酸痛,疲乏无力,口服布洛芬后每天下午仍低热,通过视频询看病人,舌淡苔白,浑身酸痛,微恶寒,食欲不振,下午低热口服布洛芬后出汗,不能缓解,考虑到胎儿早产,大人体质弱,出院时病人气血虚,卫阳不充,失于防御,风寒湿三邪,趁虚而入。

治法:解表祛湿。

处方:麻杏苡甘汤。

麻黄9克,杏仁10克,薏仁15克,甘草6克,服三付再诊。

二诊:10月10日,产妇家属来述,患者浑身酸痛好转,傍晚仍有低热,没有再口服布洛芬,再问产妇自述肢体倦怠,胸闷,食欲不振,舌淡苔白厚腻,考虑病人内有湿热,困于脾胃,外有表虚风湿遇阻,至运化失司,气机不畅。

处方:麻杏苡甘汤加三仁汤加减。

麻黄6克,杏仁9克,滑石15克,通草9克,白蔻仁9克,竹叶9克,厚朴9克,薏苡仁15克,半夏12克,甘草6克,白术10克,三付。

10月15日,家属来述产妇痊愈,所以说只要我们辨证准确,就能达到效如桴鼓。

经方菁英评选87号

马某某,男,49岁,体胖面暗,因咽部剧痛一夜来诊。

刻下:有受凉史,精神略差,述咽部剧痛,咽部无明显红肿,舌暗胖大苔白,脉沉,无明显怕冷怕热,大小便调。

诊为:阴证,表少阴证,少阴化热证。

处方:麻黄12g,黑顺片10g,细辛6g,生甘草6g,桔梗10g,颗粒剂2剂,1剂后病去七八,2剂愈。

按语:患者是本人同学,惊叹中医的神奇,以往需输液十余日的疾病,仅寥寥数味药,迅速痊愈!同时也坚定了我专研中医的信心!

经方菁英评选92号

齐某,女,33岁。

主诉:月经周期后错,怕冷,口干,睡眠质量差,早醒,大便干,腰酸,脉沉取无力,小腹痛,脐周有脐跳,苔白,有齿痕。

辩证:厥阴证+气血不足+水饮。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

柴胡24,桂枝10,干姜6,天花粉12,牡蛎6,甘草6,当归9,白芍30,川穹15,茯苓15,泽泻15,白术15,黄芩9。

一诊服用完后腰酸怕冷,大便干口干减轻。

经方菁英评选93号

患者,女,92岁,2020年12月8日去其家中出诊。

老人自诉胃痛多年加重4年,近4年来倍受胃痛折磨,白天不痛,每到夜晚疼痛不能入睡,在屋里来回走动或少喝点水、吃点饼干以求减轻疼痛(其实也没什么作用)。

这样的折磨对于一位90多岁的老人来说可想而知,也曾多方求治,但效果不好,去医院也检查过诊断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服药亦未取效,万般无奈之下就在我们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大夫那里坚持服西药2年有余效果也不理想。

刻下证:精神可,食欲正常,胃脘痛,偶尔烧心、反酸。

无口干口苦,不口渴,饮水量正常,喝温水,无怕冷怕热,出汗正常,大便有时干,小便正常,舌质紫,舌下静脉曲张明显。

脉沉迟(说实话本人脉诊不怎么好),腹诊左下腹有包块儿,按之疼痛,双下肢无浮肿。

辨证为瘀血证,给予中药颗粒剂:桂枝2,茯苓1,甘草2,牡丹皮2,赤芍1,桃仁1,蒲黄1,五灵脂1,黄芪2,共5剂,服药三剂时,其女来看病说没什么效果,她女儿开玩笑学她妈说让把剩余2剂给退了吧,这么贵还不管用(一剂30元对于农村90多的老人确实不便宜,颗粒剂确实价格高)我当时心里确实也感觉很不好意思,但是我还是故作镇定说你让他吃完吧应该有效,毕竟病这么久了吃3剂无效也算正常,她女儿也认可这种情况,五剂吃完后病人家属也没来,我自己就想这病肯定没见效。

过了几天她女儿来了说吃完剩下的2剂一点也不疼了完全好了,真是把我惊到了,我也没想到有这么好的效果。

但是新的问题来了,老太太每天不睁眼,也不吃不喝了,也不难受,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说是不是原来每天晚上疼睡眠不足,现在不疼了睡踏实了,所以才天天睡,她女儿也搞不清,我说那我去看看吧,她女儿不想让我去,因为她妈本来在她家住着,这两天看她妈情况不好就送到了哥哥家,但是她哥哥不太孝顺,她怕把我请过去她哥和她嫂子对她有意见,她说再观察两天吧,如果她哥再不请医生她就再来,哎呀,这两天太难熬了脑子里思绪万千,这是用活血化瘀的药太多,伤及正气了?还是用活血药引起别的疾病(毕竟年龄这么大了)?这也没用太峻列的破血药也不至于吧,总之就是各种猜测和分析。

过了两天她女儿来了,说实在不愿看着老人受罪管不了那么多了就请我去了,我赶快拿着出诊箱去了,走近老人一看面色潮红,呼吸有点快,一看就是发热,拿出体温计一测38.5°C,血压正常,听诊肺部湿啰音明显,脉数。

原来因为老人前几天每天晚上疼的起来在屋里走动,屋里就一个蜂窝煤炉子天冷感冒引起了肺炎,我说你们一家人都不知道摸摸老人吗?用手也能摸出发热来呀,因为老人持续发烧几天,也没怎么吃喝,随输液治疗七天痊愈。

通过这个病例更让我坚定了学习中医的信心,我上学的时候学的是中西医结合,80%的课程都是中医课,说实话当时在学校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压根儿就不怎么相信中医,毕业后自己开门诊都是以西医为主。

近几年门诊想转型,从2020年8月才开始用中药颗粒剂,再加上跟马老师学习了六经辨证以后,让我心里更明朗和清晰,真是让我对中医崇拜之至,除这个病例以外让我惊讶的还有几个病例,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分享,中医中药神奇的疗效真的让人出乎意料。

经方菁英评选98号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皮肤瘙痒症病历

患者薛某,男,20岁,大学在校生,2019年6月20日就诊。

患者在两年前因受寒后导致不爱出汗,稍一运动即感到上半身皮肤瘙痒难忍,偶尔出现红色小皮疹。曾到市工人医院验血化验过敏源,诊断为过敏性皮炎,医院要求打脱敏针两年,打到一年半无一点效果而放弃治疗,开始寻求中医诊治,在市中医院吃了三个月中药无效,然后去北京某大医院找知名中医专家开药,吃了一个月没有见到效果,家人很是发愁。其母亲在我处治疗效果满意,推荐儿子来诊治。

患者体型偏瘦,脉诊:双侧寸脉弱,关脉稍弦,尺脉沉弱重按稍紧,舌淡苔薄白,舌尖稍红,口干,口渴,晨起稍口苦,但渴不欲饮水,纳可,睡眠可,喜熬夜,大便一般不成型,腹诊脐右按压稍有痛感,偶有心烦乏力,活动不出汗,偶尔腋窝和心口窝有一点点,但活动后上半身瘙痒难忍,双下肢无明显不适。

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

分析:患者运动后上半身不出汗反瘙痒为津液亏虚而上有虚火,而尺脉有紧象和大便不成形为下有肾寒,为六经病之厥阴病--上热下寒,即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柴胡30克,炙甘草12克,牡蛎12克,干姜12克,黄芩18克,肉桂18克,瓜蒌根25克

7付,水煎服,每天两次。

二诊:患者症状大减,还稍有不适,嘱其不熬夜,配合补中益气丸和人参归脾丸同时口服,继续上方一周。

三诊:活动后上半身已出汗,继续巩固一周而愈。

一年后随访无不适。


电话
0372-5117860
二维码

扫描进入手机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