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色疗法
特色疗法
腕踝针技术
 腕踝针技术腕踝针,又称腕踝针疗法,是一种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方向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的特色针刺疗法。一、适用范围1.各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如急性扭伤引起的疼痛、手术后疼痛、换药疼痛、慢性腰痛、癌症疼痛等。2.某些神经精神疾病:如失眠、焦虑、抑郁、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或月经期。3.体质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针刺部位的皮肤情况。三、告知1.腕踝针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2.告知患者进针时有轻微疼痛,送针过程中没有任何感觉,如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及时告知护士及时进行调针。3.留针期间不做捻转动作,一般留针30min,可根据病人情况适当延长时间,zui长时间不超过48h。4.拔针后做局部按压,一般不出血。四、用物准备治疗盘、一次性不锈钢灸针直径0.25毫米、长25毫米(32号针灸针)、安尔碘或75%酒精、棉签或干棉球、纸胶带、弯盘、速干手消剂。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嘱患者排空二便。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4.根据病症部位,确定好针刺点,常规消毒皮肤。5.进针,一手绷紧皮肤,另一手持针灸针对准针刺点刺入皮下,放平针,针与皮肤紧贴,无翘针时,将针身几乎全部刺入皮下,留2mm针身在皮肤外。6.调针,针刺时以医者针下松软,患者无任何特殊感觉为宜。若针下有阻力或患者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则表示针刺较深。应将针退出,使针尖到皮下,重新刺入更表浅的部位。7.留针,纸胶布固定好针头和针尾,留针时间一般30分钟,zui长不超过48小时,留针期间不捻针,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8.拔针,用棉签做局部的按压。六、禁忌症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再治疗。2.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3.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4.针刺局部皮肤有破溃、感染者。5.其余禁忌症同普通针刺。七、注意事项1.针体通过的皮下有较粗的血管或针尖刺入的皮肤处有显著疼痛时,进针点要沿纵线方向适当移位。 2.针刺方向一般向上,如果病症在手足部位时,针刺方向朝下(手足方向)。3.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及高度水肿者不宜进行针刺。4.患者有明显晕针现象时,立即停止。5.女性正常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内不宜取两侧下1区。                                                                                          
 2024-11-25   31
耳部刮痧技术
耳部刮痧技术耳部刮痧技术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类、砭石类等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耳部反复刮动,通过其疏通腠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一、适用范围1.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等。2.各种炎症性疾病: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牙周炎等。3.部分功能性疾病和慢性疾病: 如颈椎病等。4.各种过敏与变 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等。5.各种内分泌代谢和泌尿系统疾病:如便秘、绝经期综合征等。二、评估1.病室环境,室温适宜。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妊娠或月经期。3.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刮痧部位皮肤情况。三、告知1.刮痧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觉。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轻微疼痛、灼热感,刮痧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3.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为正常表现,数日可消除。4.刮痧结束后zui好饮用一杯温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出痧后30分钟内不宜洗冷水澡。5.冬季应避免感受风寒;夏季避免风扇、空调直吹刮痧部位。四、用物准备治疗盘、刮痧板(牛角类、砭石类等刮痧类板或匙),介质(刮痧油、清水、润肤乳等),毛巾、卷纸、速干手消毒剂,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用物。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照医嘱确定刮痧部位,排空二便,做好解释。2.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4.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5.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痧板角度,使刮痧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为45°,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6.刮痧顺序①正耳面—耳前—耳背—耳后方—后方至胸锁乳突肌②耳正面 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耳廓—耳舟—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③耳前 自上而下:耳门、听宫、听会(耳聋耳鸣、牙痛不适者重 点刮)④耳背 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耳垂背—耳轮背—耳轮、对耳轮后沟—对耳屏后沟—耳轮脚后沟⑤耳后及胸锁乳突肌 自上而下:从耳后开始刮,刮至胸锁乳突肌处7.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一般刮至皮肤出现红紫为度,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对一些不易出痧或出痧较小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8.首先对耳前和耳后各个部位进行基础刮痧,然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术,选择重 点部位刮拭。9.重 点部位刮拭结束后再次进行耳部按摩。10.操作过程要随时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止生意外。11.操作后观察观察施术部位皮肤变化和患者有无其他不适感。12.操作结束后处理 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卧位,六、禁忌症1.凝血机制障碍者。2.严重 心脏病患者。3.急性传染病患者。4.耳部有外伤者。5.孕妇耳部的三角窝及腹部区域。七、注意事项1.刮痧过程中如果出现皮肤破溃,消毒处理后尽量保持干燥。2.耳部全息铜砭刮痧后四小时内不宜沾水,避免吹风。3.刮痧频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4.孕妇慎刮。5.施术过程中,如出现晕刮现象,可让被刮者平躺,头部垫高,点按内关穴或极泉穴即可缓解。               
 2024-11-25   25
推拿按摩技术
推拿按摩技术经穴推拿技术是以按法、点法、推法、叩击法等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减轻疼痛、调节胃肠功能、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所致的痛症,如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痛经以及失眠、便秘等症状;促进产妇泌乳。二、评估1.病室环境,保护病人隐私安全。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或月经期。3.推拿部位皮肤情况。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三、告知1.推拿时及推拿后局部可能出现酸痛的感觉,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2.推拿前后局部注意保暖,可喝温开水。四、物品准备治疗巾,必要时备纱块、介质、屏风、速干手消毒剂。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温。腰腹部推拿时嘱患者排空二便。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4.遵医嘱确定腧穴部位、选用适宜的推拿手法及强度。5.推拿时间一般宜在饭后1~2h进行。每个穴位施术1~2分钟,以局部穴位透热为度。6.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7.常见疾病推拿部位和穴位:(1)头面部:取穴上印堂、太阳、头维、攒竹、上睛明、鱼腰、丝竹空、四白等。(2)颈项部:取穴风池、风府、肩井、天柱、大椎等。(3)胸腹部: 取穴天突、膻中、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等。(4)腰背部:取穴肺俞、肾俞、心俞、膈俞、华佗夹脊、大肠俞、命门、腰阳关等。(5)肩部及上肢部:取穴肩髃、肩贞、手三里、天宗、曲池、极泉、小海、内关、合谷等。(6)臀及下肢部:取穴环跳、居髎、风市、委中、昆仑、足三里、阳陵泉、梁丘、血海、膝眼等。(7)泌乳:乳根、天溪、食窦、屋翳、膺窗、膻中、天突、神阙、肝俞、脾俞、膈俞等。8.常用的推拿手法(1)点法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持续地进行点压,称为点法。此法包括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等,临床以拇指端点法常用。①拇指端点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以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与拇指主动发力、进行持续点压。亦可采用拇指按法的手法形态、用拇指端进行持续点压。②屈拇指点法:屈拇指,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拇指端抵于食指中节桡侧缘以助力。前臂与拇指主动施力,进行持续点压。③屈食指点法:屈食指,其它手指相握,以食指第 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指末节尺侧缘紧压食指指甲部以助力。前臂与食指主动施力,进行持续点压。(2)揉法以一定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①拇指揉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以拇指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上,余四指置于其相对或合适的位置以助力,腕关节微屈或伸直,拇指主动做环形运动,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每分钟操作120~160次。②中指揉法以中指罗纹面着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中指指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上,前臂做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使中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位上做轻柔灵活的小幅度的环形运动,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每分钟操作120~160次。为加强揉动的力量,可以食指罗纹面搭于中指远侧指间关节背侧进行操作,也可用无名指罗纹面搭于中指远侧指尖关节背侧进行操作。③掌根揉法以手掌掌面掌根部位着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以掌根部附着于施术部位上,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的环形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环形运动,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每分钟操作120~160次。在临床治疗的实际运用中,上述这些基本操作方法可以单独或复合运用,也可以选用属于经穴推拿技术的其他手法,比如按法、点法、弹拨法、叩击法、拿法、掐法等,视具体情况而定。(3)叩击法用手特定部位,或用特制的器械,在治疗部位反复拍打叩击的一类手法,称为叩击类手法。各种叩击法操作时,用力应果断、快速,击打后将术手立即抬起,叩击的时间要短暂。击打时,手腕既要保持一定的姿势,又要放松,以一种有控制的弹性力进行叩击,使手法既有一定的力度,又感觉缓和舒适,切忌用暴力打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9.操作结束协助患者着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六、禁忌症1.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2.肿瘤或感染。3.女性经期或妊娠期。七、注意事项1.肿瘤或感染患者、女性经期腰腹部慎用,妊娠期腰腹部禁用经穴推拿技术。2.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3.操作时用力要适度。4.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5.使用叩击法时,有严重 心血管疾病禁用、心脏搭桥患者慎用。  
 2024-11-25   26
核桃灸技术
核桃灸技术核桃灸,又叫核桃明目灸,亦称隔核桃壳眼镜灸等,为隔物灸的一种,是一种以日常核桃壳为灸具的灸器灸法。本法以经药液浸泡过的核桃壳为间隔物,内填配方药泥外置艾柱施灸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眼睛乃诸脏腑精气聚会之处,比较娇嫩.不能直接施灸,故用隔核桃壳施灸。核桃壳本身就有补益肝肾的作用,隔着核桃壳施灸既降低了热度,避免烟雾灼伤眼睛,又使中药通过艾灸的热力熏蒸到眼部,使药力直达病所。起到益肾填精、清肝明目、温通经络的作用。具有见效快、疗效好、安全,病人易于接受的优点。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治疗各种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结膜炎、角膜炎、麦粒肿、飞蚊症、迎风流泪、干眼症、近视、弱视等。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6.核桃壳边缘是否光滑、与眼镜架是否匹配。三、告知1.施灸过程中双眼闭合,不要说话,静心感受,自觉眼部微热即可。2.施灸过程中不宜随便改变体位以免烫伤。3.施灸时戴隐形眼镜的需摘下来。4.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四、物品准备经中药浸泡的核桃壳、艾柱、眼镜架、打火机或火柴、小口瓶、速干手消毒剂,镊子、弯盘、一次性垫布、治疗碗、纱布。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关闭门窗,用隔帘或屏风遮挡。4.遵照医嘱充分评估施灸部位,清洁施灸部位皮肤。5.根据辩证选择合适的中药汤剂。6.将艾柱插到眼镜架上点燃,施灸次数不宜太多,1-2壮即可,每次时间15-20分钟。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有无不适感。8.操作完毕,清洁皮肤,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六、禁忌症年龄低于8周岁,孕妇、严重 心脏病、肿瘤、传染病、醉酒患者禁用,眼睛器质性疾病禁用。七、注意事项1.灸后不宜马上洗脸,建议2小时后清洁,灸后多喝温开水、做眼保健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2.灸时请勿乱动,以免烫伤,使用后检查工具,熄灭艾条,防止火灾及其他意外情况发生。3.治疗期间少食辛辣之物,少看电视、电脑,以免影响疗效。   
 2024-11-25   23
腹针技术
腹针技术腹针疗法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理脏腑失衡治疗全身疾病,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蕴,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个微针系统。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因此,神阙系统是形成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zui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腹壁的浅层对全身的功能起着调控作用,通常把它称为外周系统。腹壁的深层对内脏的功能起着调节作用,称为内脏系统。这两个系统互为影响对全身起着调控作用。 “腹者有生之本,百病皆根于此”。因此,腹针虽然是针刺体表,但由于腹针在解剖学上的优势,使之对脏腑失衡的调节更为有利。故可提高内脏在应激状态下相对稳定的能力。一、适用范围腹针疗法主要治疗内因性疾病,即以内伤性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为主要。如:1.关节筋骨疾病  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肩部扭伤肿痛、肱骨外上髁炎、腕部的狭窄性腱鞘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痛、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腿痛、膝关节炎、踝部扭挫伤等;2.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及后遗症、高血压、癔症等;3. 神经系统疾病  面瘫、三叉神经痛、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癫痫等;4.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胆囊炎、肝炎等;5. 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肺气肿等;6. 内分泌及泌尿系统疾病  内分泌功能紊乱、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肾炎、尿频、遗尿等;7. 五官及外科疾病  结膜炎、咽炎、牙痛、神经性耳聋、带状疱疹、荨麻疹、痔疮、乳腺炎等;8. 用于美容、保健、减肥等。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过敏史。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5.施术部位皮肤情况。三、告知1.施术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2.患者施术后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为正常情况,无需处理。3.治疗过程注意保暖,配合艾灸、红外线效果更佳。饮食宜清淡。四、物品准备针灸针、75%酒精或酮碘、棉签、治疗盘、消毒用物、弯盘、纱布、速干手消毒剂,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排空二便,做好解释。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患者必须采取仰卧位。4. 常用方法:(一)取穴定线、定寸腹部取穴时,以任脉为纵轴坐标,首先对任脉的经穴定位,从解剖来看,任脉应当在腹白线的下边,是否能够准确地对任脉的位置进行判断是影响正确取穴的主要因素,分辨任脉的定位有两种方法:(1). 观察毛孔的走向;分辨任脉的色素沉着。然后再确定两侧足阳明胃经的平行线,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他的腹穴进行度量,这样才能使腹部的取穴较为精确。以胸骨柄、肚脐、耻骨联合上缘为标志点进行取穴。(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上腹部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 8 寸。是指病人平卧时,中庭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 8 寸。下腹部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 5 寸。是指病人平卧时,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 5 寸。侧腹部从神阙、通过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 6 寸。指病人平卧时,侧腹部的止点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 6 寸。由于腹部肥瘦差异较大,而且腹部又不是一个平面,为腹穴的取穴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腹穴的取穴规范特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度量:让患者平卧后,在腹部上述标记点作垂线向上延伸,然后在两条垂线上找水平,在水平线上等分,排除因凹凸造成的视线错觉,以达到取穴准确的目的。例如:从神阙做一横坐标经天枢、大横到腹侧缘,可从腹侧用一直尺贴腹壁外缘与床成 <90°笔直向上方伸出,用另一刻度与前尺的平面 >90°相交向神阙穴处度量,所得的直线距离为 6 寸,其 2 寸处即为天枢穴的定位点。腹上段与腹下段的方法与上述相同。(二)穴位的立体层次腹针疗法的特色之一,即时强调穴位的不同层次。同一个穴位,根据针刺的深浅,分为天、地、人三部分,浅刺(“神龟图”取穴)调筋骨、中刺(经脉分布取穴)调经脉、深刺(“八廓”辨证取穴)调脏腑。(1).“神龟图”取穴  根据腹针理论,在腹针中调节外周的经络系统是形象酷似神龟的全息影像,中心部位是神阙穴,神龟的头在中脘穴,颈在商曲穴,肩在滑肉门穴,上肢沿着上风湿点、下风湿外点由肘而掌地展开,髋在外陵,下肢沿着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展开,“神龟”的尾部从气海延伸至关元,临床取穴时,就根据“神龟”的对应部位来组合取穴。“神龟”的头部,对应人的头部,“神龟”的颈部对应人体的颈部,“神龟”的上、下肢则对应人体的上、下肢,“神龟”的尾部对应人体的腰骶部。因此,如果患者罹患头痛,就重 点取“神龟”头所在的中脘穴,患者罹患肩周炎,就重 点取“神龟”肩所在的滑肉门穴,如此类推。(2). 循经取穴   循经取穴就是按照传统的十四经脉分布取穴。腹针的取穴区域包括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是阴脉之海,总任手足三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与胃互为表里。通过调理这些经脉,能够起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作用。根据腹针理论,要穴位发挥调节经脉的作用,则针刺深度应该是中等深度。(3).“八廓”辨证取穴  “八廓”也是腹针取穴、用穴的一个特色,其理论源于腹部八卦的分布。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腹部的脏腑分布与调节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与后天八卦相吻合,其天阳下降于地,地阴上升于天,天地交泰而生万物。基于此,腹针的“八廓”,是这样分布的:神阙为中心,离火在上,对应中脘穴,主心与小肠;坎水在下,对应关元穴,主肾与膀胱;坤地在左上,对应左上方湿点,主脾和胃;兑泽在左,对应左大横穴,主下焦;乾天在左下,对应左下风湿点,主肺与大肠;巽风在右上,对应右上风湿点,主肝与中焦;震雷在右,对应右大横穴,主肝与胆;艮山在右下,对应右下风湿点,主上焦。“八廓”中的每一廓穴位都对所主的脏腑有特别的指向性治疗作用。此外,针刺每个穴位除了深浅的不同,还有上、下、左、右区域的不同。5.施术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6.施术过程中可以配合艾灸或红外线烤灯。7.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六、禁忌症1. 腹针的刺激部位是腹部,一切原因不明的及急腹症均为禁忌证,以免因针刺而引起误诊。2,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部的肿瘤并广泛转移、腹主动脉瘤禁用腹针。3. 孕妇禁忌。4. 对长期慢性病而致体质衰弱的病人,在施术时需谨慎。七、注意事项1.注意取穴要精确  腹针取穴时,任脉和水平线的定位一定要准确,比例寸的计算要精确到 1mm,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临床疗效。2.注意针刺的深度  针刺时因疾病不同故所选用的针刺深度也不同,一般病程较短或其邪在表的疾病,应浅刺;病程虽长,未及脏腑或其邪在腠理的病,应中刺;病程较长,累及脏腑或其邪在里的疾病,应深刺。3.注意避免刺伤腹腔脏器  腹腔内有消化器官和泌尿器官,针刺时,一般不可刺过腹膜,以免损伤内脏。尤其在肝、脾脏肿大,胃、肠鼓气或膀胱充盈等情况下,更要谨慎从事。           
 2024-11-25   24
温针技术
温针技术温针疗法,亦称热针、“烧针尾”。属于针灸学科,是针刺与艾灸同时并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因在施术期间,患者仅觉针下有温热感,而无烧灼之意,故称温针。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通过针刺和艾灸的温热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针通经络,灸调阴阳。温针疗法可以温通经气、驱散阴寒;温补益气、扶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瘀散结;预防疾病、保健强身。一、适用范围温针疗法对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都有它的适应症。特别是对于风寒湿痹、虚寒性的腹痛、胃痛、面瘫、脱肛、痛经等疗效显著。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4.对热、气味、疼痛的耐受程度。5.施术部位皮肤情况。三、告知1.施术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2.施术后如出现轻微咽喉干燥、大便秘结、失眠等现象,无需特殊处理。3.患者施术后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为正常情况,无需处理。4.治疗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四、物品准备针灸针、艾炷、治疗盘、间隔物、调温板、温针叉、打火机、镊子、消毒用物、弯盘、纱布、速干手消毒剂,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排空二便,做好解释。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患者必须采取适当的体位、姿势,因为体位选择的是否适当,对腧穴的正确定位,温针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防止晕针、滞针、弯针、折针、烧伤等都有很大影响。温针施术时间长,患者的体位尽量采取卧位,防止过度劳累疲倦或体位变动。因此选择的体位应该是医生操作方便,患者舒适持久的体位。(1)仰卧位:适宜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2)侧卧位: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3)伏卧位:适宜取头、项、脊背、腰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4)仰靠坐位:适宜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5)俯伏坐位:适宜取后头和项部、背部的腧穴。4. 常用施灸方法:(一)直接温针法将艾段选好以后,直接套在针柄上,从艾段的下端点燃即可,或者把调温板先套进针身紧靠皮肤,然后再把艾段套在针柄上,从艾段的下端点燃也可。温灸壮数,可根据病情而定。(二)间接温针法(1). 隔姜温针法取大块鲜姜洗净,切成约 2~3 厘米厚的姜片。用针刺数孔,预先套于针体而覆盖于皮肤之上,然后再点燃艾段即可。温灸壮数,可根据病情而定。(2). 隔蒜温针法用独头蒜切成约 2~3 厘米厚度的蒜片,用针刺数孔。预先套于针体而覆盖子皮肤之上,然后再点燃艾段即可。温灸壮数,可根据病情而定。5.施术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6.观察皮肤情况,如有艾灰,用纱布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卧位。7.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六、禁忌症1、热性病,如果患者存在发热或急性感染情况,不建议进行温针治疗;2、皮肤病,如果在温针操作皮肤表面患有皮肤病或局部皮肤溃疡,不建议进行温针治疗;3、如果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亦是不适合进行温针疗法,以免诱发患者心脏方面或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良反应;4、不能配合留针情况,患者存在抽搐或震颤表现,此时行温针疗法存在一定风险。七、注意事项1. 一定要选择好体位,防止患者移动体位,造成弯针、折针等,或艾段脱落,造成烧伤皮肤或衣物。2.温针之前,首先应与患者讲清本疗法的优越性与安全性,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以防晕针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在施治期间,尽量让患者采取卧位,是防止晕针的有效方法。3.临床发现个别患者在温针壮数稍多时,则出现全身发冷,四肢抽搐现象。若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检查室内温度是否过低,并尽快纠正室内温度,使之升高。同时要与患者讲清楚发冷、抽搐的原因,稳定患者情绪,随即起针,让患者多饮热开水及用热毛巾敷在抽搐肢体,一般很快就能恢复。若遇抽搐比较严重,应首先抢救病人为主,可用 10% 葡萄糖酸钙 10 毫升,加于:5% 葡萄糖注射液 20 毫升中,静脉缓缓注入。4.温针灸时出现烫伤,可按灸疮处理。                  
 2024-11-25   50
经穴推拿技术
经穴推拿技术经穴推拿技术是以按法、点法、推法、叩击法等手法作用于经络腧穴,具有减轻疼痛、调节胃肠功能、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所致的痛症,如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痛经以及失眠、便秘等症状;促进产妇泌乳。二、评估1.病室环境,保护病人隐私安全。2.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或月经期。3.推拿部位皮肤情况。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三、告知1.推拿时及推拿后局部可能出现酸痛的感觉,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2.推拿前后局部注意保暖,可喝温开水。四、物品准备治疗巾,必要时备纱块、介质、屏风、速干手消毒剂。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室温。腰腹部推拿时嘱患者排空二便。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4.遵医嘱确定腧穴部位、选用适宜的推拿手法及强度。5.推拿时间一般宜在饭后1~2h进行。每个穴位施术1~2分钟,以局部穴位透热为度。6.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7.常见疾病推拿部位和穴位:(1)头面部:取穴上印堂、太阳、头维、攒竹、上睛明、鱼腰、丝竹空、四白等。(2)颈项部:取穴风池、风府、肩井、天柱、大椎等。(3)胸腹部: 取穴天突、膻中、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等。(4)腰背部:取穴肺俞、肾俞、心俞、膈俞、华佗夹脊、大肠俞、命门、腰阳关等。(5)肩部及上肢部:取穴肩髃、肩贞、手三里、天宗、曲池、极泉、小海、内关、合谷等。(6)臀及下肢部:取穴环跳、居髎、风市、委中、昆仑、足三里、阳陵泉、梁丘、血海、膝眼等。(7)泌乳:乳根、天溪、食窦、屋翳、膺窗、膻中、天突、神阙、肝俞、脾俞、膈俞等。8.常用的推拿手法(1)点法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持续地进行点压,称为点法。此法包括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等,临床以拇指端点法常用。①拇指端点法: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食指中节,以拇指端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与拇指主动发力、进行持续点压。亦可采用拇指按法的手法形态、用拇指端进行持续点压。②屈拇指点法:屈拇指,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拇指端抵于食指中节桡侧缘以助力。前臂与拇指主动施力,进行持续点压。③屈食指点法:屈食指,其它手指相握,以食指第 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指末节尺侧缘紧压食指指甲部以助力。前臂与食指主动施力,进行持续点压。(2)揉法以一定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①拇指揉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以拇指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上,余四指置于其相对或合适的位置以助力,腕关节微屈或伸直,拇指主动做环形运动,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每分钟操作120~160次。②中指揉法以中指罗纹面着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中指指间关节伸直,掌指关节微屈,以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上,前臂做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使中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位上做轻柔灵活的小幅度的环形运动,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每分钟操作120~160次。为加强揉动的力量,可以食指罗纹面搭于中指远侧指间关节背侧进行操作,也可用无名指罗纹面搭于中指远侧指尖关节背侧进行操作。③掌根揉法以手掌掌面掌根部位着力按压在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做环形运动的手法。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手指自然弯曲,以掌根部附着于施术部位上,前臂做主动运动,带动腕掌做小幅度的环形运动,使掌根部在施术部位上环形运动,带动皮肤和皮下组织,每分钟操作120~160次。在临床治疗的实际运用中,上述这些基本操作方法可以单独或复合运用,也可以选用属于经穴推拿技术的其他手法,比如按法、点法、弹拨法、叩击法、拿法、掐法等,视具体情况而定。(3)叩击法用手特定部位,或用特制的器械,在治疗部位反复拍打叩击的一类手法,称为叩击类手法。各种叩击法操作时,用力应果断、快速,击打后将术手立即抬起,叩击的时间要短暂。击打时,手腕既要保持一定的姿势,又要放松,以一种有控制的弹性力进行叩击,使手法既有一定的力度,又感觉缓和舒适,切忌用暴力打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9.操作结束协助患者着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六、禁忌症1.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2.肿瘤或感染。3.女性经期或妊娠期。七、注意事项1.肿瘤或感染患者、女性经期腰腹部慎用,妊娠期腰腹部禁用经穴推拿技术。2.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3.操作时用力要适度。4.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5.使用叩击法时,有严重 心血管疾病禁用、心脏搭桥患者慎用。
 2024-11-25   22
电话
0372-5117860
二维码

扫描进入手机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