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

血虚受风,痹阻经络案

发布时间:2023-08-07 浏览:4404次 返回列表

冯某,女,29岁。2018年10月16日初诊。

主诉:双上肢麻木1月,加重1周。

病史:患者于今年7月分娩一子,不慎感冒,未服药治疗。感冒痊愈后出现双上肢感觉异常,经休息无明显缓解,遂来就诊。自诉无颈椎病病史,臂丛牵拉试验阴性。语言流利、行动自如,未引出神经病理征。

刻诊:双上肢时觉麻木,有虫类自指尖向肘部爬行感,微恶寒,体倦乏力,面色白,口不渴,纳呆,二便正常。舌薄有齿痕,舌色淡紫,舌下络脉明显。左寸、关脉细,右寸缓,双手脉略显无力。

西医诊断: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中医诊断:血痹病。此乃血虚受风,痹阻经络所致。治宜调和营卫,活血祛风。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炙黄芪30g,桂枝12g,炒白芍12g,防风9g,姜黄9g,鸡血藤30g。生姜5片,大枣10枚自备,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温服。嘱加强营养,避风寒。

二诊:服7剂后,患者双上肢麻木明显减轻,畏寒改善,胃纳增加,舌色淡而略紫。左寸、关脉细,右寸缓,双手脉力度增强。

三诊:服7剂后,患者诉麻木感已消失,希望继续调养。予以人参养荣汤加减巩固疗效。3个月后电话随访身体健康。

按:本病患者以双上肢麻木为主诉。经排除颈椎病及中 枢神经病变后,结合相关病史考虑病机为血虚受风,属于中医血痹病的范畴。血痹病名zui早源于《素问-五脏生成篇》,认为“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直至东汉张仲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才正式作为单独的病名。血痹的发生是内外合邪致病的结果,如本案中患者冯某产后已属气血亏虚之体,营卫之气不能顾护肌表又招致风邪,合而成痹。其具备典型的“骨弱肌肤盛”“加被微风”条文特征。因产后气血大亏,不荣于身故见体倦乏力,面色白;风邪流连不解,营卫之气衰故见微恶寒;风邪为阳邪,痹阻于上半身经络,营卫之气时塞时通,故见双上肢麻木,有虫行感。左寸、关为心肝之脉,细脉提示气血不足;右寸为肺脉,缓脉提示风邪不解,符合血虚受风的病机特点。产后妇女身体虚若,还常伴有夹瘀,故见舌淡紫。治疗时既要注重祛风,更要注重活血,因“治风先止血,血行风自灭”,除此之外,痹阻经络,应当运用周流营卫之品以达病灶,尽量避免使用粘滞守中之药。选用方剂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方中以黄芪为君,《神农本草经》认为其不仅“补虚”,也有主治“大风”的作用,是大补卫气,祛风散邪的主药,与防风相配则得玉屏风散之义,补而不留邪,祛邪不伤正。臣以桂枝,白芍为调和营卫的药对。其中桂枝解肌祛风,白芍收敛补血又得一散一收之妙。《本草思辨录》认为姜黄主治臂痛,是针对病位而选择的归经药,而与活血补血的鸡血藤同用则能增强通络之力。生姜、大枣也是调和营卫的基本药对。全方配伍严谨,善用对药,属于七方中的偶方,暗合《素问-至真要大论》“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的规律。故服药后作用平和而收效快捷,有助于身体恢复。另外,患者后期调理值得注意。若不加强人体自身正气,风邪则有可能再次侵袭,故此类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应服用丸剂缓缓固本。临床常借鉴用薛立斋的经验,用人参养荣丸通补气血效果较好。


电话
0372-5117860
二维码

扫描进入手机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