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

眩晕如坐舟船,旋覆代赭汤治痊

发布时间:2025-06-18 浏览:366次 返回列表

患者考某某,女,72岁,因头晕半月于2021年12月3日就诊,患者半月前不明原因头晕,伴见恶心干呕,吐后眩晕减轻,查头颅CT,颈部彩超未见异常,双眼底检查示眼底有一处圆形出血斑,玻璃体混浊,曾服用天麻丸,双鼎抑眩宁,静滴盐酸培他啶,葛根素未效,现症,头晕如坐舟船,恶心呕吐,脘痞纳差,呕吐痰涎样物,舌淡苔白滑,脉迟。康老师四诊合参后,处方如下:旋覆花(包15)代赭石15g、党参10g、制半夏12g、泽泻30g、白术10g、云苓10g、天麻12g。水煎少量频服,三付后已不恶心呕吐,脘痞纳差改善,静止时已不头晕,当转头时仍晕,效不更方,续12剂告愈。该患者西医治疗,往往效不佳,且无从下手,而通过中医辨证为脾失健运,胃虚失和,痰湿内阻,清阳不能走于头目,故用旋覆代赭汤以和胃降逆化痰,泽泻汤以健脾利水除饮,加云苓以加强健脾利湿之功,加天麻以平逆肝风,由于药症合拍,故很快收效而痊愈。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妥。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最早见于《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汉代张仲景对眩晕一证未有专论,仅有“眩” 、“头眩”、“身为振振摇”、“振振欲擗地”等描述,散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其病因,或邪袭太阳,阳气郁而不得伸展;或邪郁少阳,上干空窍;或肠中有燥屎,浊气攻冲于上;或胃阳虚,清阳不升;或阳虚水泛,上犯清阳;或阴液已竭,阳亡于上;以及痰饮停积胃中(心下),清阳不升等多个方面,并拟订出相应的治法方药。例如,小柴胡汤治少阳眩晕;刺大椎、肺俞、肝俞治太少并病之眩晕;大承气汤治阳明腑实之眩晕;真武汤治少阴阳虚水泛之眩晕;苓桂术甘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等治痰饮眩晕等等,为后世论治眩晕奠立了基础。李东垣《兰室秘藏.头痛》所论恶心呕吐,不食,痰唾稠粘,眼黑头旋,目不能开,如在风云中……,即是脾胃气虚,浊痰上逆之眩晕,主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并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元.朱丹溪更力倡“无痰不作眩”之说,如《丹溪心法.头眩》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

  由上可知,眩晕的病因众多,治疗应四诊合参,详问病史,辨证施治,才能收到预期效果。2025年6月18日


电话
0372-5117860
二维码

扫描进入手机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