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术后痞 枳术汤来医
患者吕某,女,39岁,于2022年2月28日就诊,因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后,在脐下6cm 水平面上有一长12 cm刀疤,左右对称,在腹部正中线偏左侧的刀疤周围,自感痞满不适,触之发硬,范围渐扩大,痛苦万分,静滴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青霉素、头孢他啶。口服吗叮啉、香砂养胃丸略效,中药汤剂皆血府逐瘀汤之类,至今已一月,查胃镜未见异常,全胃肠钡餐透视提示十二指肠淤滞症(水平段显扩张,逆蠕动,其后显压迫)。现症:左侧刀疤周围发硬,痞满不适,范围在刀疤上下6cm,小腹正中线偏左10cm区域,叩之呈鼓音,皮色不变,高于四周腹壁,自感胀满不适,矢气后略缓解,纳呆,大便日行2次,略溏,舌淡苔白腻,脉沉滑。处方如下 :炒枳实12g 、白术12g、大腹皮10g、云苓10g、泽泻12g、砂仁6g,服药三付胀满减轻,饮食增加。加生山楂20g、穿山甲10g(研面冲服),随症加减治疗半月而痊。
患者手术后左侧刀疤边缘发硬,并向周围扩散,自感痞满不适,首先考虑是否手术创伤所致粘连,瘀血阻滞,故一般用活血祛瘀类药,而用之无效,则应独自转换思路。首先患者发病部位在小腹正中至左侧10cm范围内,而足少阴肾经在腹正中线旁开0.5寸处,阳明胃经在小腹正中旁开2寸处,足太阴脾经在旁开4寸处经过,舌淡苔白腻为水湿内停之象,脉沉主里,滑为水气内停,大便日行2次为脾失健运所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中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其心下坚指的胃部,而脐正中旁开2寸处为胃经所通过的线路,病机相通,总属于手术后经络受损,脾弱气滞,失于输转,肾主水功能紊乱,致水气痞结于刀疤左侧而出现上述症状。用枳术汤以行气散结,健脾消水,大腹皮加强理气作用,云苓、砂仁以健脾利水开胃,通利三焦之气,倪朱谟:“砂仁,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止,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泽泻归肾膀胱经,以利水消肿除痞,《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逐膀胱三焦停水。”而用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入脾胃二经,并入血分破瘀滞通血脉软坚结,又能醒胃健脾,妙在穿山甲味淡性平,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通经络透关窍。诸药合用调理而愈。
中医诊断的关键是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辨证过程是将四诊所得的疾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然后进行判断。判断的第一步是明确病位,第二步是确定病性。明确病位的关键则在于分经。《素问·调经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就是说人身各种疾病,无论是有余还是不足之证治皆依经络而定位。从中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