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

肾督阳虚,寒凝经络骨痹案

发布时间:2023-08-07 浏览:668次 返回列表

李某,女,65岁。2017年10月11日初诊。

主诉:背部恶寒,麻木不适3年,加重1月。

病史:3年前因外伤自感背部正中至阳穴周围疼痛麻木、恶寒,胸椎MRI示第6胸椎压缩性骨折,经服跌打丸、接骨丹等药已不疼痛,但局部恶寒,麻木不适,不影响生活。1月前因感冒服用新速效伤风胶囊,清开灵胶囊后,至阳穴周围麻木不适面积扩大,喜揉喜按,恶寒,睡眠需垫厚褥,背部寒冷彻骨不能入寐,外踝昆仑穴处肿痛,静滴刺五加针、丹参川芎嗪针,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未效,用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效不佳。

刻诊:背部正中至阳穴周围有手掌大小的麻木区域,畏寒喜暖需穿棉衣,腰膝痠软无力,外踝昆仑穴处肿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西医诊断:胸椎陈旧性骨折。

中医诊断:骨痹病。此乃督肾阳虚,寒凝经络所致。治宜温阳驱寒,疏经通络。灸至阳穴。方用附子汤加味。

处方:炮附子30g(先煎60分钟)、云苓12g、人参8g、白术15g、白芍15g、骨碎补12g、川续断12g、怀牛膝12g、羌活6g。每日1剂。上午用水500ml, 先煎炮附子6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共煎30分钟,取汁温服。傍晚2煎加水300ml, 煎煮30分钟,取汁温服。

二诊:服用3剂后,背部恶寒明显减轻,仍感麻木,腰膝痠软无力,外踝昆仑穴处肿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上方炮附子减为24g,加杜仲10g。

三诊:服用5剂,后背部麻木区域缩小为1.5cm×1.5cm左右,穿衣接近正常人,腰膝痠软无力明显改善,外踝昆仑穴处肿疼消失,上方去羌活、制附子,加肉桂5g, 做丸再服1月,随访1年,病情稳定。

 按:本病患者因外伤引起第六胸椎压缩性骨折,肾主骨生髓,而服用清开灵胶囊、新速效伤风胶囊后更伤阳气。至阳穴周围麻木不适,恶寒,范围如手掌大,外踝昆仑穴处肿疼为定位要点,至阳穴为督脉所过,而旁开1.5寸、3寸、外踝昆仑穴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之处,故定位在督脉和膀胱经,肾与督脉均贯脊而相联,督脉“督一身之阳”,“贯脊属肾”,且肾与膀胱相表里,互相影响,肾督阳虚,寒邪深侵,督脉伤则气血痹阻,筋脉失养,腰膝失荣则出现上述症状。故灸至阳穴以通阳痹,附子汤以补阳虚,温阳驱寒,疏经通络。《伤寒论》中有:“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及“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中的寒是阳虚寒凝导致的虚寒。而且附子汤中用炮附子取其大辛大热,性走而不守,上下内外无处不到,升降出入尽所宜之,上温心阳通脉,中温脾阳散寒,下温肾阳助命火,主脏腑沉寒、四肢厥逆,能壮补元阳、温散寒邪,三阴寒毒非此不能散,三阳厥逆舍此莫能挽,为温里扶阳之魁首,除寒通痹之要药,加以人参、白术、茯苓补后天之本,白芍补血养血、柔肝养阴并防附子之燥。加用骨碎补补肾行血,壮骨接骨,善祛肾风;川续断、杜仲补肝肾,壮腰膝,强筋骨;羌活辛温散风入太阳、督脉二经,怀牛膝引药入肾治腰膝痠软,主辅分明,切合病机而收效。三诊后去炮附子、羌活乃中病即止,防其毒性,辛散之弊,加肉桂以温肾通络。此案整体法随证立,正合“寒者热之,虚者补之”之理,法正药精,故能建功。


电话
0372-5117860
二维码

扫描进入手机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