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寒饮化热哮病案
发布时间:2024-03-25 浏览:3次
返回列表
寒饮化热哮病案
陈某,男,68岁,2024年3月2日初诊
主诉:咳嗽10年,伴咳吐黄痰加重1个月
病史:患者十年前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每至冬季则咳嗽咳痰加重,平时则缓解。今年春节后咳痰剧烈。刻下见:咳嗽、咳吐黄色粘痰,喉间哮鸣有声,唇紫,胸闷,口渴。舌红,苔边白中黄,脉滑数。证属寒饮化热,治宜清热化痰,肃肺平喘。拟小青龙加石膏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处方:炙麻黄6g,桂枝6g,干姜6g,半夏6g,细辛1g,白芍10g,五味子6g,生石膏(先煎)20g,葶苈子(包煎)15g,紫菀10g,百部10g,炙甘草3g。5剂,日一剂,水煎400ml,分两次温服。
二诊:咳痰量减少,色变清稀,改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5剂。
三诊:诸症缓解。嘱避风寒,调饮食。
按:《证治汇补》认为哮病病机为“内有壅塞之气,膈有胶固之痰,外有非时之感”。时值天气严寒,加之春节饮食失宜,痰湿内生,因此久伏寒饮郁而化热,咳嗽咳痰诸症出现。方用小青龙汤加石膏汤散寒涤饮,清肺化痰;而葶苈大枣泻肺汤本为治疗肺痈的专方,现如今移至治疗哮病是因为其病机一致,有
异病同治之妙。紫菀百部取裁于止嗽散,增大止咳化痰之力。肺热一清,寒饮又现,再用寒凉之药则有伤正气,改以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药和之。总之辨证灵活,用方得当。
上一篇:寒热错杂灼口综合征案
下一篇:肾虚肝郁阳痿案
文章推荐